查看原文
其他

基于需求导向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探讨

2018-01-19 刘曼 黄经南 等 规划师杂志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乡规划系硕士研究生刘曼,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黄经南,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恩《规划师》2017年第10期撰文,文章基于对公共停车场的空间差异化需求分析,从需求预测—差异化供给—规划选址—服务区划分—规模分配—落实用地6个层面着手,结合 “停车生成率+LA模型”构建了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了潍坊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实践中加以论证。

[关键词] 需求导向;公共停车场;选址规划;潍坊市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7)10-0101-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刘曼,黄经南,王国恩.基于需求导向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探讨[J].规划师,2017(10):101-106.

  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许多对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中停车场地需求的研究。例如,吕峰等人引入需求管理的概念,从需求总量、需求时间和需求空间三个方面阐述城市停车规划对策;朱亮以需求预测模型作为支撑,结合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原则和评价指标,提出完善国内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布局的方案;张磊等人提出在规划中应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方式,创新基于居民需求导向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朱福根对公共停车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公共停车设施的供应规模、指标及规划策略

尽管以上研究已尝试通过需求引导规划,但仍有不足之处。首先,目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一般是通过历年汽车保有量计算汽车增长率,通过对小汽车数量的预测进而得到停车需求量。而这种方法仅得到停车需求总量,并没有跟空间的实际需求相关联。这种忽略停车需求空间差异性的方法无法将预测的停车泊位直接分配到规划的公共停车场中,导致有些地区停车位供应过剩而有些地区供应不足。其次,目前在停车预测时较少将用地规划的因素纳入其中,造成需求预测结果与规划环节脱节,特别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缺乏停车需求预测与分析,直接导致停车场地规划中确定的停车场地难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地实施。因此,传统方法对停车场空间位置的选择并不科学,合理预测停车需求使之有效分配至各个规划停车场,并将规划停车场用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从用户 ( 主要为小汽车车主 ) 需求这一角度出发,在进行公共停车需求预测时,引入停车生成率模型,通过城市用地规划模拟未来人口的分布,进而计算其对公共停车的需求,并将停车需求与空间位置相匹配。在进行布局规划时,引入位置分配(Location Allocation,简称“LA”)模型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停车选址和服务区划分,根据空间需求进行位置分配和规模划定,力图在数量和空间上达到停车供需平衡。停车生成率指的是单位面积的各类性质用地均会产生一定的停车需求量,而总的需求即为所有用地的停车需求总。其计算原理为:单位面积的用地,根据其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可推算出相应的人口,根据单位人口的汽车保有量及单位车辆的停车配比可推算出停车需求。LA模型是指在给定需求和候选设施分布的情况下,系统从指定的候选设施中挑选出一定数目的设施进行选址,实现候选设施的优化布局。LA 模型一般应用于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例如,施益军等人探讨了 LA 模型在避难疏散场所布局优化中的应用;宋小冬等人运用 LA 模型探讨了村庄布点规划;吉尼亚尔 (M Guignard) 等人全面总结了学区划分与调整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模型;刘伟等人按照生源出行距离划分了学校服务区,并进行了规模核定 。尽管 LA 模型在需求主导的设施规划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在城市公共停车场方面的应用较为少见。本文借助“停车生成率+LA模型”,通过对公共停车场的空间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力图从需求预测—差异化供给—规划选址—服务区划分—规模分配—落实用地 6 个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 图 1):①根据城市用地规划,依据停车生成率计算不同地区不同用地的路外公共停车需求量。②根据不同区位的用地条件、机动车流量控制等,赋予停车供需比,得到路外公共停车泊位数。③以GIS中的LA模型作为工具进行位置分配优化,确定公共停车场的位置、总量。④以道路网络作为出行路径,划定各个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区。⑤根据服务面积,计算公共停车场的规模。⑥确定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模式,计算出各个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划定停车场的用地界线。最终确定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布局。

二  

 需求预测

(一)公共停车需求预测

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首先要对该城市未来 (10 年甚至 20 年 ) 的公共停车需求进行预测,以便预留出相应的建设用地。停车需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辆夜间停车需求,主要为个人或单位车辆夜间停放提供服务;另一类是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停车需求,即日间停车需求,主要是由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出行所产生的。本文所研究的公共停车需求主要是指第二类停车需求,其受土地利用、区位、车辆出行水平及交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土地利用性质

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对公共停车有需求的用地主要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工业用地 (M)、物流仓储用地 (W) 及老旧小区中的居住用地 (R)。这些不同性质用地的总停车生成率各不相同,按照规范,公共停车生成率应为总停车生成率的15%~ 20% ( 表 1)。

图2表示某城市一个片区的用地模式,设定其居住用地容积率为 2.0,商业用地容积率为 3.0,工业用地容积率为 0.8,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上述需求预测方法计算,则该片区的公共停车需求值为19个泊位(表2)。

2.区位

因经济水平、开发强度、汽车保有量、出行量和交通状况等因素不同,即使用地性质相同,不同区位对停车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停车需求预测时,需根据区位的不同,增加修正系数。

(二)停车供给量

计算出停车泊位需求量之后,不同的用地,因分区控制不同,需要进行差异化供给。按照经验,城市核心区及旧城区因停车场建设欠账较多、人口密集、交通较为复杂和可用建设用地极为紧张,导致停车问题较为严重,需在停车方面控制核心区的车辆数量,尽可能减少机动车对核心区的冲击及影响。因此,采用不满足的方式进行停车供给,一般选择供需比为 0.7 ~ 0.9。城市外围区因发展潜力较大,用地较为充足,故而采用超额的方式进行停车供给,一般供需比为1.1~1.3。综上所述,各地块的公共停车供给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j为j地块的公共停车供给量,Dij为j地块i类用地的面积,Xi为i类用地的公共停车生成率,a为j地块的区位修正系数,β为j地块的停车供需比。

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

(一)停车场选址

借助 GIS 中的 LA 模型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停车场选址。本文主要运用 LA模型中的最小化阻抗模型,该模型是在设施选址数目既定的情况下,在所有候选的设施选址中选出最佳的空间位置,使所有需求者到达距他最近设施的出行成本 ( 可为距离、时间等 ) 之和最小。如图3所示,灰色方块模拟需求点,A、B、C、D 点模拟候选的供给点,连接线模拟需求点到供给点的路径。现需要从 4个候选供给点中选择出一个设施点,使其距所有需求点的路径最短。运用最小化阻抗模型计算后可知,B 点距所有需求点的路径之和最短,故而选择B点作为停车场。

运用 LA 模型进行公共停车场选址时,首先将整个中心城区的用地视为一个二维分布的“网络平面”,由于各类用地均有公共停车的生成率,可通过模拟所有对公共停车有需求的点 (即需求点 ),罗列出所有可能建设公共停车场的用地 ( 即供给点 ),并借助道路网络构建需求点与供给点之间的联系。其次,根据总的停车预测设定初步的选址数目,利用最小化阻抗模型,选出距所有需求点路径最短的停车场选址。再次,计算出初步选址的停车场在 500m、800m和1000m服务半径内的覆盖范围,对其进行验证。最后,设定不同的选址数目,对选出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验证,再结合现实情况,得出最终的公共停车场选址。

(二)划定服务区

利用GIS中的网络分析功能,按照以道路网络为路径的出行距离划定已知选点路外停车场的服务区。首先,利用正六边形对有需求的用地进行数据抽象处理,再将其抽象为点状数据进行模拟(图4),计算需求点到已知停车场选址A、B、C、D点的最佳路径。其次,使用网络分析中的最佳路径选址,模拟出行距离最短的选择情况。将最佳路径计算得出的属性数据加载到正六边形地块划分的图层上,初步划分停车场服务区范围。最后,结合人工判读,对服务区划分的结果进行调整、修改,最终确定各个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区。

(三)规模分配

确定各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区之后,根据服务区的用地规划,利用公式 (1)计算出各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泊位,即先将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及用地面积乘以停车生成率,再将该地块所在的分区乘以区位修正系数,得到每个公共停车场的泊位需求,最后将该地块所在的分区乘以差异化的停车供需比,得到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数。

(四)落实用地

确定各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数后,根据实际用地情况,确定停车场类型 ( 地面一层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等 ),计算停车场的实际占地面积,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划定用地边界,明确最终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

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层次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中心城区面积为 361km2,人口为 186 万。2004~2015年潍坊市中心城区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为14.3%,对停车的需求持续增长。2014年底,中心城区的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停车泊位供给量为30.3万个,缺口达11.6万个。现状路外公共停车泊位数量为3400个,仅占停车泊位总数的 1.1%,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严重缺乏。因此,急需编制潍坊市中心城区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规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潍坊市整个中心城区,面积为 361km2,在该尺度下进行停车分区,计算出停车需求量后,对其进行差异化供给,获得不同片区的停车供给量,并进行停车场选址。第二层次为重点区域,规划范围北起北宫街,西起月河路,东至金马路,南达宝通街,面积为39.4km2。在该尺度下,除需确定停车需求、停车场选址、公共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建设规模和建设类型之外,还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上划定公共停车场用地界限。

(二)停车需求、供给量预测

利用GIS中的网络分析功能,按照以道路网络为路径的出行距离划定已知选点路外停车场的服务区。首先,利用正六边形对有需求的用地进行数据抽象处理,再将其抽象为点状数据进行模拟(图4),计算需求点到已知停车场选址A、B、C、D点的最佳路径。其次,使用网络分析中的最佳路径选址,模拟出行距离最短的选择情况。将最佳路径计算得出的属性数据加载到正六边形地块划分的图层上,初步划分停车场服务区范围。最后,结合人工判读,对服务区划分的结果进行调整、修改,最终确定各个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区。

1.停车分区

规划根据潍坊市中心城区区位、功能、交通、经济和停车热度等因素,结合行政管理范围将停车区划分成3个类别的控制区和17个控制中区 (图5)。其中,一类控制区为城市核心区 ( 本文研究的重点地区 ),二类控制区为主城中心区 ( 不含一类控制区 ),三类控制区为主城边缘区及其他区域 ( 不含一、二类控制区)。

2.停车需求量、供给量预测

规划根据公式 (1) 计算潍坊市公共停车需求量、供给量,并根据潍坊市实际汽车保有量水平、公共停车承担量等因素,选取公共停车生成率指标(表3)。

首先,对不同分区赋予区位修正系数。其中,一类控制区区位修正系数为1.00,二类控制区开发强度比一类控制区低,修正系数为0.85~0.95,三类控制区区位修正系数最低,为0.70~0.85。

其次,进行差异化停车供给。在一类控制区内严格管理停车需求,尽可能地减少机动车对城市核心区的冲击,赋予 0.8 的停车泊位供需比;在二类控制区内适度控制停车需求,优化主城区城市出行环境,赋予 0.9 ~ 1.0 的停车泊位供需比;在三类区域内,由于主城边缘区开发密度较高,可适度控制停车需求,赋予1.0~1.1的停车泊位供需比。而其他地区开发强度一般,可适当放宽对停车需求的控制,将供需比定为1.2。

(三)布局规划

1.选址规划

在中心城区内,将所有对公共停车有需求的用地作为需求点,将在规划期限内的所有有可能建设公共停车场的用地作为备选供给点。本次规划的备选供给点用地包括现状空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共停车场用地、现状绿地、规划绿地、中小学操场(地下)、有条件拆迁的用地、高架桥下可用地、充电桩规划用地及其他有条件建设的用地等。同时,通过道路网络构建需求点与备选供给点的联系。

规划预测潍坊市中心城区需要 6.8万个路外公共停车泊位,设定平均每个公共停车场布置 450 个车位,共需要151 个停车场。利用最小化阻抗模型,初步确定151个停车场选址。对初步设定的151个停车场,按上下浮动6个的标准,设定 145 ~ 157 个设施点,并进行计算和比较,结合实际情况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最终确定公共停车场共计149 个。此外,在一类控制区,除进行规模预测及规划选址外,还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划定用地范围,指定停车场规模及建设类型。

2.划定服务区

规划按照以道路网络为路径的出行距离划定已知选点路外停车场的服务区,根据最短出行距离的选择情况,初步得到停车场服务区的划分。再根据行政区划、交管中队的管辖范围和单位权属等实际因素,对初步划分结果进行调整、修改,确定 6 区、9 区内各个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区(图6,图7)。

3.规模分配

规划根据划分的服务区用地,结合加权停车生成率区位因素及供需比,计算得出每一个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停车泊位。其中,6 区布置 22 个停车场,共计 8500 个停车泊位;9 区布置 9 个停车场,共计3500个停车泊位。

4.落实用地

规划基于公共停车场的所在区位及实际可改造用地,确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较为紧张的老城区,一般建设立体停车库以节约用地;在用地较为宽松的地区,一般建设地面停车场以降低开发成本;当用地为公共绿地时,建设地下停车库,以不影响原用地的使用性质。在确定公共停车场的实际占地面积后,结合现状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用地,划定用地界限。


结语

城市公共停车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缓解交通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已有的相关规划大多未将差异化的实际需求与空间相结合。本文从车主的实际需求出发,从需求预测—差异化供给—规划选址—服务区划分—规模分配—落实用地 6 个层面构建了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潍坊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的规划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然而,本文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一是停车需求的影响因素远不止本文中所列的几项,城市发展模式、交通发展状况和高峰出行等均会对停车需求产生影响,需增加更详细的停车修正系数;二是城市总体规划用地与未来实际用地发展存在一定偏差,用其模拟未来人口分布不够准确,需要更准确的预估。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针对这些具体因素继续研究,建立更为完善的模型,以便更好地指导其他城市的停车设施规划工作。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7年10期

《基于需求导向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探讨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版权

转载到其他平台请后台回复“转载”字样获取转载事宜,感谢!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新书推荐|《城市观察》,不只是观察……

【规划师论坛4】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

【规划师论坛5】基于精细化思维的城市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优化途径

【规划师论坛6】精细化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更新: 伦敦案例及其镜鉴

广州与深圳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与管理体系研究

重庆市小城镇规划用地标准的适应性探究

【世界城市日专栏1】共享活力环:城市更新视角下城市内向型空间活化路径

【世界城市日专栏2】基于边界管控的城乡边缘区空间发展策略探索

【世界城市日专栏3】从效率到品质:建构公共休憩空间的珠三角村镇工业化地区城镇更新路径

【世界城市日专栏4】多方参与的综合性城市更新策略与机制探索

【世界城市日专栏5】基于骑行时空数据的共享单车设施规划研究

实施导向下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方法探索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低影响开发规划指标体系构建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